林友仁先生&姚公白先生 | 琴话忆故人:林、姚先生“乱谈琴”
丝桐何为琴,中有太古声。古调淡无味,不称今人情。
丝桐何为琴,中有太古声。古调淡无味,不称今人情。
艺术的世界,本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映。
中国音乐里的音色表现,不仅是富于特质的,而且是丰富的。中国音乐里的音色多元,用一句话说明它:无声不可 […]
音乐是无言的艺术。无需交流,一切情味却流淌在人心中。
刘德海先生印象。
樊祖荫是我国当代作曲家、音乐理论学家,民间音乐多声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。他成果丰硕,光环无数,但却总是 […]
音乐艺术经历了巫乐期、礼乐期、宴乐期之后,进入了具有艺术和商业之二重性的艺乐期,艺乐期之后,是为俗乐 […]
舒泽池老师和李妲娜老师的相同之处: 1.他(她)们都是1941年出生,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代, […]
作者简介:袁建军,艺术学博士,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,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 […]
“如果每个人都喜欢艺术,这个世界会充满人性。” 音乐家谭盾小时候去美国留学,母亲对他说:“不喜欢艺术 […]
世人皆言,管平湖先生流传后世仅其打谱的古琴曲和字画作品。其实不然,此文系管平湖先生罕见遗留的琴学论文 […]
本文摘自《世纪古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(2000年台北第一版) 音乐艺术的传承是音乐文化传统得以继承、 […]
传统绝不是陈旧、过时、僵化的代名词,相反,它永远在流动、变化、吸收;它是往日文化的积蕴,更是当今文化 […]
(一)编选理念 中国文化的整体确实有种“一以贯之”的特性,文学、哲学、艺术、武术……,虽不同行,而都 […]
1.雄浑 大用外腓,真体内充。反虚入浑,积健为雄。具备万物,横绝太空。 荒荒油云,寥寥长风。 超以象 […]
传统绝不是陈旧、过时、僵化的代名词,相反,它永远在流动、变化、吸收;它是往日文化的积蕴,更是当今文化建设的乳汁;它也许不如地上或地下那些看得见遗迹那么辉煌壮丽,但它通过口耳和人的行为习俗所积聚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信息,是任何遗存都无法替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