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曰“和” 稽古至圣心通造化,德协神人,理一身之性情,以理天下人之性情,于是制之为琴。其所首重者,和 […]
周代贵族的乐教 古琴,原称琴,因有七弦,又称七弦琴、古琴。此外,还有瑶琴、绿绮、焦尾、素琴,等等美称 […]
“笙,正月之音,物生,故谓之笙”。正月是一年中之岁首,是春回大地之月,由此说明笙象征着生命之音,春天之音。女娲作“笙簧”也可视作中国音乐史上的精神渊源。
鼓者,郭也,春分之音也。万物郭皮甲而出,故谓之鼓。
古人的修养真的是融入行住坐卧、琴棋书画,在生命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。
愔愔琴德,不可测兮;体清心远,邈难极兮;良质美手,遇今世兮;纷纶翕响,冠众艺兮;识音者希,孰能珍兮;能尽雅琴,唯至人兮!
但得琴中趣,何劳弦上声。
“琴诀”提出的古琴可达到的七项艺术境界是:可以观风教、可以摄心魂、可以辨喜怒,可以静神虑、可以壮胆勇、可以绝尘俗、可以格鬼神。并指出“此琴之善者也”,可以称之为“七善”。
鼓琴时,无问有人无人,常如对长者。掣琴在前,身须端直,安定神气,精心绝虑,情意专注。指不虚下,弦不错鸣,不视右手,只闻其声,目不别视,耳不别听,心不别思,乃得琴之旨焉。
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,俯仰自得,游心太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