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青教授:“直指人心”的禅与“不立文字”的音乐

假如说,从世尊拈花、迦叶微笑的一瞬间便开始了禅“不立文字、直指人心”的传承,那么,从某个原始人第一次仅仅为了高兴而拨动弓弦的一瞬间开始,音乐,便也走上了与语言并行但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。

禅与乐:一说便错

音乐与禅一样,在本质上便具有“反文字性”,一切企图用语言来“描述”音乐的尝试,都是徒劳的。

在音乐欣赏领域里,人们最常犯的一个概念错误,便是用“听懂听不懂”来表示对音乐欣赏的结果。音乐不是文字和概念,没有什么“懂”与“不懂”,而只有“喜欢”与“不喜欢”以及其他类似的感觉。

正像禅强调体悟和心灵的感受一样,音乐需要的也仅仅是感受,是个人的、不可替代的感受。而且,这种感受从根本上讲,也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,是“不可言传”的。人们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东西,充其量,也只是你的个人感受(注意:是“你的”,而不是“音乐的”)的文字化。即使是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千古名句,所描写的也只是音乐在诗人心中所引起的联想,而不是感受的全部,更不是音乐本身。

南宋画家马远笔尖下的高士,总是一袭白衣,眺望远山,身后童子怀抱一床古琴(《高士观眺图》)

禅宗有一句真正了悟的话,叫“一说便错”。对音乐欣赏而言,其实也是“一说便错”。奥地利著名的音乐美学家汉斯力克(1825—1904)有一个和他本人同样著名的命题:“音乐的内容”,仅仅是“乐音的运动形式”而已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音乐学家认为这个过去被讥评为“形式主义”的观点,有着深刻的道理。其实,西方的诗人早就说过:“话语停止的地方,便是音乐的开始。”而东方的哲人在这个问题上说得更透彻:“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。”认为好的、善的语言不如好的、善的音乐更容易深入人心,在道德标准第一的前提下,充分肯定并强调了音乐对语言的超越。

禅与乐:超越的智慧

虽然禅与音乐都是一种对语言的超越,但是,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。释迦传教,从来是“应机说法”。对号称“头陀第一”的迦叶,当然可以“以心传心”;对芸芸众生,则只能明知不可说而说之,即所谓“不说之说”。禅宗的公案语录、棒喝机锋,都是语言的变形和替代品,其目的,无非是打破你旧的思维定式,令你豁然开悟。与此同理,在音乐美学中的“音乐形象”一词,也是一个勉强为之、约定俗成的概念。有趣的是,音乐形象的模糊性、多义性,与禅宗公案的不可确解,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。

佛教把一种透彻的智慧称为“般若”,这种建立在“缘起性空”的理论基础上,超越了世俗认识与事物表面现象,直接达到事物的本来面目、把握诸法真如实际的智慧,可以称作“超越的智慧”。在某种程度上,这种智慧的运用过程和达到的结果也是不可言说的。

音乐与此相似,它通过人的感官让人直接体会到事物的本质。一些真正被音乐打动的人常常在音乐中体会到某种超理性的东西,但是他却无法准确地传达给其他人。那种在乐声中“怦然心动”、似有所得的感觉,极像禅宗所说的“顿悟”——在刹那间豁然贯通、洞若观火。人们在此时从音乐中体味到的东西,也类似“般若”——它穿透了事物周围的一切,也穿透了事物的表象,直达事物的本质,直接洞悉生命的真实意义和世界的本来面目。

明杜堇《古贤诗意图卷》之 “听颖师弹琴”

禅与乐:锤炼心灵

就像音乐可以挖掘出你深藏在理智下面的感情,激起你感情的波澜、搅动你记忆的深渊一样,禅的目的,也是锤炼你的心灵,以挖掘出你那些潜藏着的、作为整体的自我存在。当然,音乐所作用的,还只是人的感情层面,而“般若”,则不但超越理性、超越一切虚妄不实的假象,也超越感情、超越逻辑,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和宇宙的本体——真如。

西方音乐多无标题音乐,强调音乐的本体性和独立性,以有意味的音的运动形式作为最终的音乐审美法则;中国音乐多标题音乐,强调音乐的多种功用尤其是心理指向性,以载道、净意、明心作为最高理想。为此,西方音乐竭力使音乐脱却对其他艺术形式的依赖和联系,以“纯音乐”的姿态卓然独立于艺术之林;中国音乐则以虚怀若谷的雍容涵括了一些其他艺术形式,甚至以另外一种艺术形式——“诗”的标准来表达自己的追求。

对中国人来说,“诗意”,意味着音乐以及其他一切艺术的最高层次。因此,中国传统音乐才可能接受禅宗的理念与精神,在成为诗意盎然的音乐的同时,也成为禅意悠然的音乐。

宋佚名  《临唐卢鸿草堂十志图卷》之“涤烦矶”

在中国,与许多受禅宗影响的诗人们一样,对于接受禅宗思想的文人音乐家而言,音乐首先是悟道的手段,同时也是弘扬佛法、张扬真如佛性的“指月之指”。惠洪称自己的诗集为《石门文字禅》,公开亮出“文字禅”的旗号。与此同理,音乐其实也是一种“音乐禅”。明代的达观禅师在为《石门文字禅》作序时对禅与文字关系的论述,同样也可以用来解释禅与音乐的关系。他说:

禅如春也,文字则花也。

春在于花,全花是春;花在于春,全春是花。

如果我们把这段话中的“文字”换成“音乐”,那么,禅是使百花盛开的春天,音乐就是花。对于春天而言,花体现了春天的全部含义;对于花而言,春天便是花的全部概念。春、花如一,禅、乐如一。春、花、禅、乐,浑然一体,再不可分。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巨大影响,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;而中国传统音乐中所体现的禅的精神实质和洒脱风貌,也的确令人深思。

注:内容摘录自《禅与乐》

作者简介

田青,音乐学家,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。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,十一届、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,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,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,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、研究员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
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,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、《艺术评论》《中国音乐学》主编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中心主任,著有《中国宗教音乐》《净土天音》《佛教音乐的华化》《禅与乐》《中国人的音乐》等多部著作,2017年出版九卷本《田青文集》。

文章来自文化艺术出版社

德音乐教转载发布

排版:嘉灵

审核:嘉禾

· 美善人生,从乐教开始——中国文化人文艺术启蒙必备,《国乐启蒙》(一)数字版重磅发布
· 德音礼贤 | 这里是童话梦工厂,更是仙境乐工厂,是个“精灵”人类你就来吧!
· 德音礼贤 | 技术中心招人啦!
· 益品阁招人啦!
· 允中礼贤|期待重逢,我们一起播种耕耘、看花开、收果实
· 乐教历程

1.“弘扬中华乐教,支持乡村教育”   ——允中文教“念乡恩”慈善音乐会隆重举办
2.愿中华正声生生不息,不绝于耳——中华乐教之国乐传承与人才培养
3.乐教校园 | 让生命因音乐而美善,让文明因传承而久远
4.乐教校园 | 翁镇发先生及上音笙乐团乐教讲·演《国乐入心,“笙”乐传情》
5.国乐大家校园行 | 龚一先生《一枝极美丽的古代花朵——古琴艺术漫谈》
6.国乐大家校园行 | 德音老师《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——中国艺术的精神与人生的艺术》
7.允中教师学园“乐教师资课程”简介 
8.丰子恺先生:乐以教和
9.管平湖先生 | 罕见遗留琴学论文《谈<欸乃>》

10.琴坛往事:夏老闻琴,平湖获救

11.郭宝昌先生:在经典《大宅门》里,每个人都是大角色

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